山西交控集團兩項新能源項目入選“2025年全國交通與能源融合創新案例”
發布日期:2025/7/7 10:40:58 瀏覽: 次
7月2日,中國公路學會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工作委員會發布“2025年全國交通與能源融合創新案例”,山西交控集團申報的《底置式電動重卡換電站》《榆和高速公路交能融合數智化區域微電網示范項目》兩項新能源項目成功入選。
重卡換電新模式:5分鐘極速換電,降本增效
底置式電動重卡換電站項目由山西交控交投集團牽頭實施。針對新能源重卡續航短、補能慢的痛點,集團在京昆高速、滄榆高速等干線布局8座換電站,打造“晉煤東運”新能源運輸通道。項目采用寧德時代“騏驥”底置式換電技術,單站配置24個171kWh電池倉位,5分鐘即可完成換電,單日服務能力達192次,滿足重卡長途干線運輸需求。
●統一行業標準:通過標準化電池模塊設計,適配95%主流重卡車型,實現跨品牌通用換電,解決行業標準不統一的難題。
●創新運營模式:推出“車電分離”服務,用戶通過電池租賃與金融支持降低初始成本,全生命周期每公里成本較燃油車節省0.62元,年省運營費用6萬-8萬元。
●智能平臺管理:配備智能云平臺,實現電池健康監測、路線優化與動態調度,單站年減排量相當于替代100輛乘用車的碳排放。
高速公路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構建綠色用能
榆和高速公路交能融合數智化區域微電網示范項目由山西交控新能源公司牽頭實施。作為集團公司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轉型和交能融合的2.0版示范項目,聚焦高速公路場景下新能源的集成利用與智能管控,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數智化微電網體系。
●光伏發電:利用匝道、服務區屋頂、邊坡等空間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超850萬kWh,每年減排二氧化碳8000余噸。
●智能儲能:在服務區、隧道等關鍵節點部署9套構網型儲能設備,通過“兩充兩放”策略實現削峰填谷與應急保電,年節約用電成本數百萬元。
●創新技術:引入柔性直流互聯技術實現變壓器容量共享,整體運行能耗降低2.6%;配套液冷超充樁與V2G雙向充電樁,結合“三級能量平衡策略”的智能監測平臺,形成“光伏+儲能+充電+熱能”的閉環系統。
山西交控集團將以此次入選為新起點,持續深化交通與能源的協同創新,積極探索光伏與交通設施一體化的模式,規劃建設“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和自建高速公路沿線輸配電網,進一步提高綠電自消納比例,推動所轄高速公路向“全域能源自洽”目標邁進,為全國交通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
供稿:集團公司路域經濟發展中心